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寄公度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因触犯当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职后。②《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词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①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①辛夷:木兰树一、二句中哪几个字用得好?作简要分析。
答:本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刘禹锡(772-842)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但却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晚年写下这首《始闻秋风》。全诗是怎样写秋风的?请简要分析。
赏析颈联“动”“开”二字,说说其中蕴藏着诗人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①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乐游春苑:指乐游苑,又称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士女节游赏之处。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请简析两首诗“柳”的形象不同之处。
请简析这两首诗主要艺术手法的异同。
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①一②题
蝶恋花
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前三句借助刻画诗人形象来抒发感情。作者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要分析“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晚次鄂州
卢纶注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沽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哀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卢纯(?~约 799),郡望范阳人,著名诗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沽客”指商人。
(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变化。(4 分)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三湘哀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