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
B.同源染色体间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
C.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D.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
在家蚕遗传中,黑色(A)与淡赤色(a)是有关蚁蚕(刚孵化的蚕)体色的相对性状,黄茧(B)与白茧(b)是有关茧色的相对性状。假设这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杂交后得到的数量比如表:
黑蚁黄茧 |
黑蚁白茧 |
淡赤蚁黄茧 |
淡赤蚁白茧 |
|
组合一 |
9 |
3 |
3 |
1 |
组合二 |
0 |
1 |
0 |
1 |
组合三 |
3 |
0 |
1 |
0 |
下列对各种组合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组合一中两亲本的基因型一定是AaBb×AaBb
B.组合三中两亲本的基因型可以是AaBB×AaBB
C.若组合一和组合三亲本杂交,所有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与组合三的相同
D.组合二亲本一定是Aabb×aabb
小麦有芒对无芒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F2中有芒小麦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
A.1/2 | B.2/3 | C.4/9 | D.5/9 |
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下图中的
下列关于遗传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杂种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称为性状分离 |
B.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是控制的性状不同 |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之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也发生自由组合 |
D.纯合子aabb (a, b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减I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主要由特定的DNA序列与蛋白质构成。当端粒酶存在时,在染色体末端才能合成端粒的DNA,以保持端粒长度,从而保持染色体结构稳定。端粒酶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端粒酶RNA、端粒酶相关蛋白和端粒酶逆转录酶。下图为细胞分裂时,在有、无端粒酶情况下染色体结构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端粒酶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端粒DNA
B.无端粒酶时端粒逐渐缩短可能导致细胞分裂次数有限
C.端粒酶的存在使细胞能长久保持分裂能力且不发生癌变
D.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有助于延长人类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