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涛光养晦,不能自用其才。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洞明,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
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刚愎自用,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甲)”,可谓一语道破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意气风发,“(乙)”;而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一愁莫展且自感怀才不遇,“(丙)”。有的甚至义气用事,自暴自弃,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今天我们生正逢时,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以“出世”情怀,自用其才。因为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睿智(ruì)涛光养晦 | B.何啻(chì)宦海沉浮 |
C.痼疾(gù)一愁莫展 | D.愤懑(mǎn)义气用事 |
上面所选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深笃 | B.刚愎自用 | C.自暴自弃 | D.出世 |
依次填入第三段甲、乙、丙三处的语句,句意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②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③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A.①③② | B.②③① | C.②①③ | D.③②①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 |
B.布拉泽维奇是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执教经验的南斯拉夫足球教练。 |
C.强调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 |
D.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在今后十年里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
对复句的第一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几百年之后,②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③或上天堂,④或落了地狱,⑤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⑥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③④⑤/⑥ |
C.①②③/④⑤⑥ | D.①②/③④⑤⑥ |
下列单句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
B.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
C.连长‖[让我们]阻击敌人。 |
D.他生动感人的演讲‖[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
对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教育。
A.①动词 名词 ②形容词 介词 |
B.①名词 名词 ②形容词 介词 |
C.①动词 名词 ②动词 副词 |
D.①动词 动词 ②副词 介词 |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一项是()
A.偭规矩而改错 | B.进不入以离尤兮 |
C.虽与府吏要 | D.长乐王回深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