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自助服务大数据将成为“互联网+”的行业趋势,大数据对经济社会和国家治理都有重要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党和政府了解世情、掌握国情、把握规律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使正确决策、高效服务成为可能。如执政党和政府可以准确把握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民众真实的社会需求,使得决策更好地回应公众的意愿,更多地聚集民智和民意。党和政府应该具备大数据思维,运用好大数据,这对形
成多元互助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材料一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如何通过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3)公众信仰缺失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礼法协调是构建文化秩序的要求,请你就如何加强“礼治”写两条建议(每条不超过15字)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稳定物价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结合材料和所学唯物论知识,说明国家经济政策的正确性。(12
材料一: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中表达对逝者哀思的特定时间,祭祀扫墓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节目活动。
材料二:每到这个时期,一些陈规陋习便有所回潮,有的在墓地燃香放炮,把墓地搞得乌烟瘴气,引发山火事故;有的搞祭品攀比,助长奢靡之风;还有的借祭祖扫墓之名,搞封建迷信;有的在祭扫活动中动用公车,甚至用公款支付有关费用;在农村一些地方还因扫墓产生山林争执,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使清明节变得不再清明。
请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哪些形式和特点?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们对待清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应具有的态度,并说明持有这种态度的理由。
(3)清明祭祀怎么祭?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2011年4月22日下午,“唱支山歌给党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民族团结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
材料一:繁荣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在我国,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到保护和发扬。蒙古族的“那达慕”,回、维吾尔等民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壮族等的“三月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得到大力传承和弘扬。
(1)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积极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
材料二:2011年11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会议强调,要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广泛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感恩教育、国情区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
(2)结合材料,从“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爱国”和“团结”这两大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将于2012年9月16日至9月22日,在河南省南阳市举办。吉祥物名为“牛牛”,是向全社会征集一年半后,从广大群众创作的316件应征作品中选拔出来的。创作者在创作这一形象的过程中,大量征求群众意见,深入实际,广泛调研,全面搜集各类素材。这一形象的原型取自南阳黄牛, 充分体现出南阳的地域特色,同时也传递出农民、农村与农业的内涵。作品经过拟人化与卡通设计后,动作强劲,姿态动感,彰显了农民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也表达出国际体育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具有浓厚的中原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阳光又可爱的“牛牛”,脚踏祥云,欢笑着大步走来,洋溢着激情和活力,表现出南阳人民正以主人翁的热情欢迎全国的农民朋友相聚南阳,共迎体育盛会,共庆丰收,分享喜悦,分享友谊。
结合材料,分析南阳农运会吉祥物的设计过程是怎样体现文化创新的?
材料:当今的中国,是文化中国,文化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热点、焦点、看点。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前进方向、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宏大基础、以人类有益文明为广阔背景,建设和谐文化,无疑成为当今中国最受关注的新闻关键词之一。
辨题:发展和谐文化,能够从根本上杜绝腐朽落后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