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
|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
|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
|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
巴勒斯坦人用“人肉炸弹”在以色列超市、公共汽车制造爆炸案;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人的定居点进行残酷报复。造成双方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因素是()
①宗教信仰不同②种族不同
③争夺水资源④领土问题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标志着5个世纪的欧洲殖民体系在非洲瓦解的事件是()
| A.1952年埃及革命 |
| B.巴拿马运河主权的回收 |
| C.纳米比亚独立 |
| D.印度独立 |
“读史使人明智”,东欧剧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 A.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
| B.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 |
| C.社会主义建设应不断进行改革 |
|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对西方“和平演变”的抵制 |
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下列企业与这一新经济形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 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
|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 |
|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
| 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