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世界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崛起和强大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国兴起】
华盛顿是“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中的第一人”。
——一位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兵的话
1.美国于何时建立?战争中颁布的重要文献是什么?
【大国内忧】
1858年林肯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
2.美国是通过哪次战争解决“这个政府半奴隶、半自由的状况”? 这次战争对美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国内忧】给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左宗棠
材料二:1880年7月,清政府派曾纪泽赴彼得堡谈判,曾纪泽据理力争,经过半年多交涉双方终于签约。但俄国根据这一条约和几个勘界议定书的规定,割占中国西部七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要主张是什么?左宗棠是在什么情况下上这奏折的?
(2)他又是如何实施自己的这一主张的?
(3)根据材料二回答,清政府派曾纪泽赴彼得堡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又被俄国割去了西部七万多公里的土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马克思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
(3)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4)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李鸿章
(1)材料一中所说的“机器制造一事”源自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
(2)列举这场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一例。
(3)如何评价这一场运动?
材料二: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为什么弃官经商?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断探索与奋斗;为维护国家统一,反抗外来侵略,不惜个人利益,甚至牺牲生命。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110多万千克鸦片。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2)图一《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他在编写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思想主张是什么?
(3)依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谁?他在哪一场战争中壮烈牺牲?
材料三:毫无疑义,这是一件近50年中在亚洲发生过的最值得注意的事件,同时这是一个多世纪以前乾隆出兵这个地区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曾取得的最光辉的成就。 ——包罗杰《阿古柏伯克传》
(4)材料中所说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5)从以上历史人物中,我们应汲取到什么正能量?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习近平2014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1)发动鸦片战争的是哪一国家?这场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在距“1894年中日事件”120年后的2014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精神支柱,其中供奉着近代以来历次战争中战死的日军亡灵,包括二战时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
——新华网
(3)材料二中的“1894年中日事件”指什么?用一句话概括“1894年中日事件”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清国之败,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变通所致也。夫取士必考试,考试必由文艺,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岂足济实效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编自1895年《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摘自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
(5)材料四的内容出自哪一条约?该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从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中,你获得什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