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邓小平1983年的一次谈话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构想,这个构想是什么?举例说明这一构想的成功运用。
(2)材料二体现了党和政府怎样的对台方针?
材料一:1992年,党的第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十四年来,我们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其引起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材料二: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9户农民立下了一张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缴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1)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哪一年?其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2)材料二中,小岗村19户农民的什么做法,在当时全国引起极大争议?
(3)党和国家在小岗村农民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最大作用是什么?
(4)十四大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5)“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事情?
(6)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材料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1958年农民的诗
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式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了“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了一个月九十顿饭菜顿顿不重样。——1958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1958年9月9日《河南日报》
(1)材料一反映了那一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运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那一运动?
(3)材料三中的“水稻亩产四万八”真实吗?它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哪一错误?
(4)1958年我国出现这种“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1945年中共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1) 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什么主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政治上、经济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4月,罗斯福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他的“蓝图”是从世界主义出发,他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他相信,由于战争中英、苏、中等国家都仰仗美国的经济、军事援助,凭着美国的实力,他可以利用战时的“大国合作”来实现其“蓝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战时“大国合作”主要体现有哪些?(3分,写出一例即可。)依据材料概括罗斯福“世界蓝图”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 1945年上任的哈里·杜鲁门,在追求世界霸权的战略目标上与罗斯福完全一致,所不同的是他加紧把罗斯福纸上的“蓝图”转变为全面展开的称霸活动,把罗斯福同苏联战时的“合作”转变为二战后以苏联为主要敌手。
(2)指出杜鲁门为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 出台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是有哪些?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