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计11分)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1分)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抖一: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抖二:土地改革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1958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据材料一,为了有效地进行土地改革,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什么?土地改革在何时基本完成?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与此事件同样犯了左倾错误且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事件是什么(2分)
(4)材料四反映的是党在农村的什么政策?
(5)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写出两项即可)
为进行“寻根”教育,某校开展“搜寻记忆——我写家史”主题活动。请根据小明同学的活动过程,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与爷爷访谈。爷爷出生于1940年,随着小明的提问,他仿佛回到自己的童年。“流离失所”是9岁前爷爷的最大感受,他说在9岁前有一次安居的机会,但很快失去了这次机会。拥有这次“机会”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又“失去了这次机会”?
(2)解读爷爷的“宝贝”。下列是小明爷爷珍藏的部分“宝贝”。写出图一宣传的历史事件。图二爷爷的奖状来之不易,此前3年我国经济出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写出图三反映历史事件的指导方针。
(3)“我写家史”。小明拟以《时代的脉搏》为题写家史。其中有“1979年走进新时代”“1980年厦门的机遇”“1994年大伯成为公司经理”等语句。分别写出这三个词语体现的国家政策。
(4)反思活动过程。上述过程告诉我们应怎样写好“家史”?
.近几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和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扰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做出了哪些努力?
(2)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后来清政府设置了哪一机构管辖台湾
(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给唐朝皇帝的上书
请回答:
(1)上面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2)上面材料出自谁给唐朝皇帝的上书?请将其名字填写在上面材料的出处。
(3)这一民族地区在哪个朝代成为中央政府的正式行政区?
(4)清朝前期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
读图学史:
A是 ,B是 ,C是 ,D是 ,E是 ,
F是 ,G是 ,H是 ,I是 ,J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