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官私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
|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很多 |
|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 A. |
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
B. |
新兴独立国家对不离的国际经秩序 |
| C. |
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
D. |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
| A. |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
B. |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成 |
| C. |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
D. |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加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 A. |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
B. |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
| C. |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
D. |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 A. |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
B. |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
| C. |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
D. |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 A. |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
B. |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
| C. |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
D. |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