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
|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
|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
|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
下文是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一文的内容:“……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这段文字反映的社会变化最早应该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 B.洋务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以后 | D.新文化运动以后 |
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
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 ④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一首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民谣反映了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B.乡镇企业的崛起 |
| C.农业合作化的深入开展 |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上海20世纪70年代的“四大件”是手表、收音机、自行车和缝纫机,当时都要凭票供应,为了分到一张票,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才能轮到一个。这反映了当时的上海
| A.工业化已初具规模 | 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 C.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 | D.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
下图为1958-1962年我国部分省区灾区非正常死亡人口统计:(资料数据来源费正清主编《新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阅读上表数据。你认为造成高比例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 B.战争因素 |
| C.严重左倾错误政策 | D.疾病与公共卫生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