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A.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 | B.上海服装质地优良 |
C.当时女性盲目崇洋 | D.作者态度相对保守 |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近代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促使革命前后经济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A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 B 列强的经济侵略有所缓解
C国际国内市场的逐渐扩展 D社会变革形成稳定的国内环境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生产仅为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对材料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战西部战略 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的掠夺
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量内迁D 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
近代中国有人评论:“或疑公趋重官营事业,亦进夺民利。不知公主旨在夺外人之力,以塞漏厄而裕民生。”文中“公”“裕民生”的主要活动是()
A创办福州船政局 B创办发昌机器厂 C 创办湖北织布局 D创办大生纱厂
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占30%。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出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
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 B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
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等十几个民用企业。从中可以得出()
A时下“士农工商”四民观念淡薄 B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丰厚
C他们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D政府大力扶植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