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宪之父麦迪逊曾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就美国1787年宪法看,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
| A.中央集权与分权制衡 | B.联邦制与民主共和 |
| C.邦联制与分权制衡 | D.邦联制与民主共和 |
1609年,某地成立银行,而后各种银行林立,成为欧洲的储蓄和兑换中心。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此地还开启股票市场,进行融资和投机,被后人称为“17世纪的华尔街”。“某地”是指()
| A.英国的伦敦 | B.法国的巴黎 |
| C.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 D.意大利的威尼斯 |
明朝官员章懋不满当时浙江盛行的一些现象: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的习俗,因此造成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婚嫁谈判时讲价还价的习俗,连适当的规矩也不顾了;葬礼要请和尚念经,大摆筵席,大肆挥霍的习俗,以至忘记葬礼本身是悲痛的事。其所描述的现象共同表明()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
| C.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
| D.专制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
| B.废除了海禁政策 |
|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
| 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
| 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 |
| B.土地兼并较普遍的社会现实 |
|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
| 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
《汉书·食货志》记载:“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这段史料所反映的情况不准确的是()
| A.商人操纵市场 | B.商人生活奢侈 |
| C.商人干预政治 | D.人们弃农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