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Ⅳ=Ⅰ>Ⅱ=Ⅲ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
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林窗),这时往往最先进入该区的是杨树、白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后动物类群也会有所改变
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
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保持不变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下列操作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小的是

A.样方法:在个体密集区取样
B.标志重捕法:标记物易脱落
C.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
D.丰富度调查: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

如图表示正常情况下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t1~t2时间内甲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
B.t2、t4时,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分别达到最大
C.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D.影响乙种群在t4后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