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苏州园林》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1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2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颗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看到美的享受。
3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下面对第1自然段介绍“花墙和廊子”在园林中的作用,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使亭台与轩榭在布局上显得合理。 |
B.使景物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
C.花草和树木的配合,使景致更加错落有致。 |
D.使景物层次变得少了,显得很单调。 |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自然段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在园林里装上镜子的作用。 |
B.第2自然段通过选取的几幅小景,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案美。 |
C.第3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
D.选文中“大多”“几乎”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
下列选项中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戏剧《茶馆》等。 |
B.《战国策》相传是春秋时期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
C.范 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
D.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表达了父子深情。 |
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清明时节,云居山下,同学们怀着的心情,肃立在纪念碑下,缅怀英烈的丰功伟绩。
2.从未谋面的小表弟站在自家门口,手扶门框,全神贯注地着我和妈妈,眼睛里全是疑问。
3.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高山峻岭,是屹立着的曲线;大江小河是着的曲线。
A.崇高打量流泻 | B.崇敬打量流动 |
C.崇高端详流动 | D.崇敬端详流泻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争的一项是( )(1分〉
①很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快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②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别人更加喜欢自己。
③另一种方式是在别人身上寻找优点而不是缺点。
④如今我们逐渐意识到,我们与他人的和睦相处是可以创造快乐的。
⑤一种方式就是不要自私,不要期望任何事情都符合自己的方式,不要奢求拥有太多。
A.①②③⑤④ | B.①③②⑤④ | C.①④②⑤③ | D.①④②③⑤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分)
A.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件事对我的印象最深刻。 |
B.因为提高学习成绩,同学们正在努力改进学习方法。 |
C.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曾被学校推荐到市体委参加过一年多的乒乓球集训。 |
D.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他坐在演播室里,与主持人谈笑风生。 |
B.在训练中失去双腿的他坐在轮椅上潸然泪下。 |
C.凭着勤学苦练,不善言辞的他在同行中崭露头角。 |
D.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