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戴震,字东原,休宁人。读书好深湛之思,少时塾师授以说文,三年尽得其节目。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实事求是,不主一家。从婺源江永游,震出所学质之永,永为之骇叹。永精礼经及推步、钟律、音声、文字之学,惟震能得其全。
性特介,家屡空,而学日进。北方学者如献县纪昀、大兴朱筠,南方学者如嘉定钱大昕、王鸣盛,馀姚卢文弨,青浦王昶,皆折节与交。
乾隆二十七年,举乡试,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徵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总裁荐震充纂修。四十年,特命与会试中式者同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改翰林院庶吉士。震以文学受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震亦思勤修其职,晨夕披检,无间寒暑。经进图籍,论次精审。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又於永乐大典内得九章、五曹算经七种,皆王锡阐、梅文鼎所未见。震正譌补脱以进,得旨刊行。四十二年,卒於官,年五十有五。
震之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诂以寻义理。谓:“义理不可空凭胸臆,必求之於古经。求之古经而遗文垂绝,今古悬隔,必求之古训。古训明则古经明,古经明则贤人圣人之义理明,而我心之同然者,乃因之而明。义理非他,存乎典章制度者也。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
震为学大约有三:曰小学,曰测算,曰典章制度。震卒后,其小学,则高邮王念孙、金坛段玉裁传之;测算之学,曲阜孔广森传之;典章制度之学,则兴化任大椿传之:皆其弟子也。后十余年,高宗以震所校水经注问南书房诸臣曰:“戴震尚在否?”对曰:“已死。”上惋惜久之。
(选自《清史稿·儒林传》,有删改)
先生是年(震十岁)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节选每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震出所学质之永质:问 |
B.征海内淹贯之士司编校之职司:掌管 |
C.皆折节与交折节:降低身份 |
D.就傅读书,过目成诵就:完成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震以文学受知”的一组是
①总裁荐震充纂修②晨夕披检,无间寒暑③所校大戴礼记、水经注尤精核。④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⑤出入著作之庭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④⑤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震少时聪明乐学。读书过目能背,日背数千言都不肯停下来。在私塾学习《说文》,三年便掌握了全部内容。 |
B.戴震读书深思精研。他既注重研究各种注疏文字,讲究实事求是,又敢于质疑前辈大家,且不囿于一家之说。 |
C.戴震才学颇受赏识。南北学者都愿与他交往,四库全书总裁荐他为编修,皇上特命他赴殿试,赐同进士出身。 |
D.戴震为学颇有建树。他承继了江永的所有学说,在小学、测算、典章制度方面有突出成就,强调义理的重要。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歧古训、义理而二之,是古训非以明义理也。
(2)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划8处)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①,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②奚宜至哉?”
——《孟子·离娄下》
[注]①横逆:横暴不顺理。②难:诘责,计较。
【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说琴
〔明〕何景明
何子有琴,三年不张。从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绳以弦,进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声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是病于材也。予视其黟然黑,衺然腐也。其质不任弦,故鼓之弗扬。”
何子曰:“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凡攻琴者,首选材,审制器。其器有四:弦、轸、徽、越。弦以被音,轸以机弦,徽以比度,越以亮节。被音则清浊见,机弦则高下张,比度则细大弗逾,亮节则声应不伏。故弦取其韧密也,轸取其栝圆也,徽取其数次也,越取其中疏也。今是琴,弦之韧,疎,轸之栝,滞;徽之数,失钧;越之中,浅以隘。疎,故清浊弗能具;滞,故高下弗能通;失钧,故细大相逾;浅隘,故声应沉伏。是以宫商不识职,而律吕叛度。虽使伶伦钧弦而柱指,伯牙按节而临操,亦未知其所谐也。
“夫是琴之材,桐之为也。始桐之生邃谷,据盘石,风雨之所化,云烟之所蒸,蟠纡纶囷,璀璨岪郁,文炳彪凤,质参金玉,不为不良也。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修之畜其用,斫以成之,饰以出之。上而君得之,可以荐清庙,设大廷,合神纳宾,赞实出伏,畅民洁物。下而士人得之,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何至黟然衺然,为腐材置物邪!吾观天下之不罪材者,寡矣。如常以求固执,缚柱以求张弛,自混而欲别物,自褊而欲求多。直木轮,屈木辐,巨木节,细木,几何不为材之病也。是故君子慎焉。
“操之以劲,动之以时,明之以序,藏之以虚。劲则能弗挠也,时则能应变也,序则能辨方也,虚则能受益也。劲者信也,时者知也,序者义也,虚者谦也。信以居之,知以行之,义以制之,谦以保之。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故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材何罪焉!”
仲鹖怃然离席曰:“信取于弦乎,知取于轸乎,义取于徽乎,谦取于越乎。一物而众理备焉。予不敏,愿改弦更张,敬服斯说。”
——选自《四库全书》本《何大复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御:指弹奏 |
B.使攻者制之中其制中:符合 |
C.可以宣气养德,道情和志道:说出 |
D.自褊而欲求多褊:狭隘、狭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是琴弦之韧疏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B.斫以成之,饰以出之敛赀财以送其行 |
C.劲则能弗挠也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
D.一物而众理备焉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噫!非材之罪也,吾将尤夫攻之者也
(2)朴其中,文其外。见则用世,不见则用身第Ⅰ卷文言文中,何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向与弟子戴仲鹖阐述了什么道理?请根据文本概括。
【原创】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限划8处。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 曰 何 事 于 仁 必 也 圣 乎 尧 舜 其 犹 病 诸 夫 仁 者 己 欲 立 而 立 人 己 欲 达 而 达 人 能 近 取 譬 可 谓 仁 之 方 也 已。”(《论语·雍也》)
【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释】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 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以其集归之归:属于 |
B.子美之齿少于予齿:年龄 |
C.不牵世俗趋舍牵:被牵制 |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即:接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集录之以为十卷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B.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C.由是其风渐息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D.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
(2)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称赞了苏子美的才能和品性,请根据全文概括。
【改编】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划8处)
夫 童 心 者 ,真 心 也 ;若 以 童 心 为 不 可, 是 以 真 心 为 不 可 也 。夫 童 心 者 绝 假 纯 真 最 初 一 念 之 本 心 也 若 失 却 童 心 便 失 却 真 心 失 却 真 心 便 失 却 真 人 人 而 非 真 全 不 复 有 初 矣
(明)李贽《童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