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泊平江百花洲①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②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注】①本诗是诗人从临安赴建康江东转运副使途中所作;平江百花洲: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②王程:为王事(公事)而奔走的旅程。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赏析诗句“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青玉案
无名氏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结合全词,分析“针线”这个意象出现两次,起到什么作用?
词中表达了什么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问题。
【越调】小桃红客船晚烟 [元]盍西村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①。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
【注】①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征收。开篇“绿云冉冉锁清湾”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曲加以赏析。
结尾“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语调轻松却带有深意,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 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 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这首诗中,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诗中表达了杜甫对李白有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赏析:雨后的霞光弥散在拂晓的天空上,月亮依然亮着。稀疏的树木枝头孤零零的挂着几点残星。人林小径罕见人影,翠绿的藤萝深处,只有两三声鸟鸣。早晨的霜气重重地袭来,即使穿着驼裘大衣都感到冷意,但是我的心情却轻快得和马蹄一样。十里青山,一溪流水,仿佛都和我产生共鸣一样,显得那么赏心悦目、生动多情。 词的题目为“早行”,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两三声”,使用了什么手法?
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