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大陆沿纬线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大陆是( )
A.非洲大陆 | B.南美大陆 |
C.澳大利亚大陆 | D.北美大陆 |
图中所示纬度可能是( )
A.5°S | B.18°S |
C.35°S | D.50°S |
图中大陆东西两岸气温和降水特征及其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西岸气温低于东岸是受洋流的影响 |
B.夏季西岸气温高于东岸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
C.5~10月东岸降水少于西岸,是因为东岸受东北信风控制,而西岸受西风带控制 |
D.11月~次年4月西岸降水少于东岸,是因为西岸位于信风的背风坡,而东岸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喷水壶,往两个“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回答下列各题。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 B.高出稍许 | C.高度相同 | D.高度较低 |
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黄土塬 | B.沙滩地 | C.沼泽地 | D.自流盆地 |
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
C.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 D.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
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2009年12月11日顺利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执行中国2009至2010年度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务。当中山站的各项工作步入平稳轨道后,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综合队将乘坐“雪龙”号再次启程前往中国南极长城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若某科考队员于某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在M地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当他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上的时间间隔是:
A.19小时 | B.21小时 | C.22小时 | D.24小时 |
中国未来将建成“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四纵”是北京至上海、北京至深圳、北京至哈尔滨、上海至深圳;“四横”是徐州至兰州、杭州至昆明、青岛至太原、南京至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纵四横”连接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 |
B.“四纵四横”中只有一条线路经过山东 |
C.“四纵”中北京至上海线路里程长于北京至深圳 |
D.“四横”中有三条线路位于淮河以南 |
图是l3世纪和现代亚热带北界分布示意图,从中可推测
A.13世纪比现代暖 | B.13世纪比现代冷 |
C.13世纪的南京位于温带地区 | D.13世纪的郑州位于亚热带地区 |
图是某市近地面某日的气温水平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造成图中气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市区人口集中②郊区工业发达③市区建筑物密集④郊区汽车数量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图中的气温分布差异会导致
A.市区空气上升,降水减少 | B.市区空气下沉,云雾增多 |
C.高空空气由郊区流向市区 | D.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市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