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名扬海内外,在《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
A.中国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
B.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
C.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
D.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
罗马帝国皇帝查斯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及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受侵犯 |
B.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
C.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
D.注重调解罗马帝国境内的经济和民事纠纷 |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从古希腊看,下列不能反映“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的成果的是( )
A.不断发展的民主制度 |
B.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
C.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 |
D.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
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这里的“读者”最主要指( )
A.达官显贵 | B.知识分子 | C.市民阶层 | D.社会游民 |
古代中国某著名思想家曾主张“变垂拱无为的寡欲政治为扩张皇权的多欲政治,变约法省禁为王霸双管齐下,变轻徭薄赋为‘赋敛繁多,律外而取’”,这位思想家是( )
A.荀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黄宗羲 |
清代各地盐商从水陆两路汇聚扬州,有秦商、晋商、徽商……会馆就是同乡商人聚会、谈生意的地方。因为各地风俗习惯截然不同,所以各会馆的建筑风格也截然不同。这表明扬州会馆有利于研究( )
①建筑发展史 ②清代外贸史 ③运河文化史 ④商帮发展史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