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愤怒的学生。星期一,七年级的小李由于周末贪玩电脑没有好好完成作业,被老师叫出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晚上会到家里,刚打开电脑,又被妈妈训斥了一顿。小李的怒气立刻爆发了,猛摔自己屋的东西,躺在地板上大哭大闹,还不肯吃饭。母子关系骤然紧张,家里的气氛也没有往常那么温馨了。
材料二:愤怒的农民。在云南,从小生活在滇池旁边的普通农民张正祥,看着人们肆意的破坏滇池,美丽的滇池惨遭毁容。张正祥愤怒了!这一怒就是三十年,他义无反顾地同破坏滇池的行为作斗争。为此张正祥,被评为“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的绑在了一起。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1)结合材料,分析小李产生愤怒情绪的原因及危害。
(2)当我们愤怒的时候,确实需要发泄自己的怒火,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可以避免那些错误的发泄途径。两个方面即可。
(3)愤怒只有破坏作用吗?请结合张正祥的事例评价愤怒的作用。
2011年8月22日,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了“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收赃销赃、涉黄涉赌的“黑作坊”、 “黑工厂”、“黑市场”、“黑窝点”。
(1)“四黑”产品侵害了消费者的哪些权益?
(2)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你认为应怎样让商人的血液中流荡着“道德血液”?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寒窗苦读几十载,屡试不第,不想54岁时,忽报金榜提名,面对梦寐以求的喜讯,极度高兴,以致喜而发疯,精神失常。
(1)范进中举便“喜极而疯”这告诉我们情绪的表达必须坚持怎样的原则?
(2)上述事例启示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处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一个对日本人民刻骨铭心的时刻。特大地震,超强海啸,严重核泄漏,三大劫难接踵而至,日本列岛灾情惨烈,世所罕见。开裂的地缝,咆哮的巨浪,扭曲的桥梁,核爆炸的阴云……这些曾出现在电影《2012》里的镜头竟如此真实地出现在日本的国土上。灾难的不期而至与人类对未知的忧虑竟如此地不谋而合。我们无法抗拒灾难的发生,但需要从灾难的悸痛之中寻找启示,学会思考……
材料二:近年来,地震、旱灾、冰灾、水灾各种灾难一次又一次向人们敲响警钟,人类越来越意识到:是该珍爱大自然、珍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时候了,是灾难教会了我们珍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二告诉我们生活的主旋律应该是什么?
(2)“各种灾难一次又一次向人们敲响警钟”,“我们无法抗拒灾难的发生,但需要从灾难的悸痛之中寻找启示,学会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灾难中你得到的最大的启示?
材料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23日在2011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净化网络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当前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反复,我们应保持清醒头脑。
材料二: 2012年4月11日中国青年网、未来网、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近日向全国青少年网友发出了"坚决不信谣不传谣"的倡议,号召大家远离网络"糟粕",明辨是非、抵制网络谣言。此倡议经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后,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网友的热烈响应。
(1)有人说:“网络对青少年是把双刃剑”。请问:你是如何理解的?
(2)网络世界也有规则,在网络中行使权利应坚持的怎样的规则?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以下漫画,运用《分清是非》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漫画:《是鹿是马?》
漫画反映的是什么心理状态?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