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多次重复“数落”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从哲学角度肴,克服超限效应需要(   )
①尊重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坚持适度,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③注意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④避免刺激,因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放开二胎,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专家表示,这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这说明
①联系是普遍的,任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②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联系
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④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局息息相关。“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只在举手之劳间:换用节能灯、使用再生纸、尽量乘坐公交车……我们能否逃脱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灾难?答案由你我的行动决定!"这段话启示我们
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必须重视局部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④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喜鹊报喜”“乌鸦报丧”的说法

A.违背了联系的必然性
B.准确把握了联系的普遍性
C.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D.准确把握了事物的内在联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两种观点反映的是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B.运动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C.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D.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下列判断中,能够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

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