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它的表述,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
B.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国2000余年帝制的终结 |
C.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 |
D.它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由此确立 |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守卫祖宗之法常常同民族主义,同爱国之情联在一起。不合理的东西被合理的东西掩盖着,于是而能成为清议,成为‘公论’。顽固的人们借助于神圣的东西而居优势,迫使改革者回到老路上去。……过去我们总是强调二者的同一性。但从两者的冲突、争论之尖锐程度来看,光说这一点是不全面的。”文中“两者的冲突”应该是指中国近代历史上的
A.固守传统与“师夷长技”之争 | B.维新变法与民主革命之争 |
C.专制独裁与民主共和之争 |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 |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说:“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该言论客观上说明了
A.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要性 | B.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的危害 |
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影响 | D.西方民主制度在中国行不通 |
1912年11月康有为著文指出:“共和革命作为革一朝之命,尚可勉强接受,但它举中国数千年之命而革之,则大祸临头。民国以来,教化衰息、纲常扫荡、家俗变易,恰恰是政局大混乱的终极原因。”材料主要说明康有为
A.反对社会政治变革 | B.主张恢复传统价值观 |
C.主张恢复君主专制政体 | D.认同民主革命的价值观 |
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西方民主思想改变了“华夷”观 |
C.近代中国外交的不平等地位 | D.“中体西用”思想受到严重冲击 |
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下列各项中与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一致的是
A.“自强直属,在于练兵” |
B.“十万之富豪,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有生之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