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作为新政府的首脑,马林科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五次会议上作了讲话,提出了新政府的施政纲领:在工业方面,既要遵守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方针,又要增加消费品。他认为,苏联当时已经解决了发展重工业的任务,使苏联拥有了强大的、技术上完备的重工业,当时最迫切的任务是迅速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用一切方法来加速轻工业的发展,增加消费品。在农业方面,马林科夫要维持斯大林确定的“贡税”体制,同时又许诺要提高国家的收购价格,降低农民的义务交售指标等。以下判断正确的有( )
①马林科夫要系统纠正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②马林科夫看到了苏联社会的一些矛盾
③马林科夫继续坚持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马林科夫的施政纲领得到了有效的实施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诗人丘逢甲曾写过一首《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请问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法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 C.日俄战争 | D.抗日战争 |
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辰刻(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
即1841年5月30日),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
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该记载反映了()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 B.义和团运动 |
| C.反割台斗争 | D.反洋教斗争 |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抗日战争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
|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
|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
| 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 D.中央对边地治理渐趋严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