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中国政府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协同英军作战,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该史实深刻反映了
| A.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巨大威力 |
| B.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
| C.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
| D.中国大大支援了美国的太平洋战争 |
《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指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①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②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
③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④资本主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一位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西方问答》(1637年)一书中介绍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大西近海一国”应指西班牙②反映了欧洲发生的“商业革命”
③“银多货贵”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④反映了明朝末年的“西学东渐”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三个月)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里所说的将日军“卡住”的是
| A.长城抗战 | B.淞沪抗战 | C.忻口狙击战 | D.台儿庄大捷 |
流行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 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 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
| 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 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 A.《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 |
| B.《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
| C.《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
| 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