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苟财用不足,上下奔走衣食,自无暇得顾其他也。果如此,即令仅有海陆军备之严、学校教育之盛,亦徒属虚美,国无其国者,古今万国不鲜其例。
——大久保利通《关于殖产兴业的建议书》(1874年)
当今兵备之急,犹渴之于饮,饥之于食……兵强则民气可旺,始可言国民之自由,始可论国民之权利,始可保平等之交往,始可收贸易之利益,始可蓄国民之劳力,始可保国民之富贵。
——山县有朋《邻邦兵备略》(1880年)
材料二 所有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来,就使我们能够对日本占领地的堡垒和根据地,作最后的致命的攻击,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
——1936年7月《毛泽东与斯诺谈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久保利通和山县有朋的主张。其各自结果如何?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
历史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一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砸烂可耻的东西”“自由放任”和‘让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此外,它们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节选(1875年)
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
第三条 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通过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有特赦权,统帅武装部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
材料三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史学界有多种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即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二是“1500说”,即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不仅对法国的现状,而且对整个欧洲甚至海外地区的现状,也是一个挑战。”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哪些特征?
(3)评材料三中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教科书体现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时代的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清朝秀才李毓秀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日电”。
“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下列是不同时期历史教科书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洋务运动)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
岳麓书社2004年版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中包括:“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3)材料三的观点体现了哪两种史观?请运用这两种史观,简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l,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l,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海湾战争的特点。
材料二“零伤亡”是近期局部战争发起者追求的目标。他们试图达到已方“零伤亡”。然而,尽管他们拥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零伤亡”也没有成为现实。对于作战地域内的平民百姓来说,造成的更是巨大的、惨痛的伤亡。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局部战争”的认识。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威廉很顺利地到达伦敦,詹姆士逃跑了。议会随之发表文告宣布:詹姆士二世擅离职守,由玛丽和威廉共同入主英国。历史上称这次不流血的政变为“光荣革命”。
(1)据材料一,文告颁布有什么意义?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逐步取消了“腐败选区”的议席,新兴的工业城市增加了相应的议席;扩大了选举权,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并取消由上院提名下院成员的权利;工商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席位增加了,选举制度民主化的进程加速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化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初期的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尽地力”,并说“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实行“平籴法”,设“常平仓”,以平衡粮食价格。
材料二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二篇;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凡六篇。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悝变法与商鞅变法相似的内容。
(2)据材料二,分析李悝作《法经》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