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概要》指出:“忽必烈即位初期,有十路宣慰司,又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这表明
A.元朝初年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 |
B.宣慰司和行省两级地方行政体制形成 |
C.中书省掌管全国的最高行政权力 |
D.行省最初仅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 |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主要反映了
A.美苏之间出现冷战 | B.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
C.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 D.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
图5反映了某次革命的场景。革命领导人向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工农兵代表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党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次革命胜利意义的有
使工人运动从此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②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④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其标志是
A.《四月提纲》的发表 |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C.《和平法令》的发表 | D.《土地法令》的发表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这一规定主要调和了
A.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 B.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
C.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 | D.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
恩格斯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
恩格斯此言意在强调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
C.罗马法有利于维护了罗马的共和制 |
D.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