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说明他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 )
A.社会稳定问题 | B.均贫富问题 |
C.教育公平问题 | D.政治平等问题 |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该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洲和非洲国家……“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右图所示。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A.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B.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
C.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 D.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
右图是1933年4月上海《大公报》的一则报道。从这条新闻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B.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恶化 |
C.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 | D.日本的贸易政策引发了经济危机 |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A.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 B.主权在民,民族平等 |
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甲正确,乙错误 | B.甲错误,乙正确 | C.甲乙都正确 | D.甲乙都错误 |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