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说明他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是( )
| A.社会稳定问题 | B.均贫富问题 |
| C.教育公平问题 | D.政治平等问题 |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 A.礼乐与法治并举 | B.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 |
|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 A.专制主义强化 | B.商品经济发展 |
| C.拜金主义盛行 | D.轻商思想淡化 |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最系统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 A.《氾胜之书》 | B.《齐民要术》 |
| C.《农书》 | D.《农政全书》 |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
|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 |
|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 |
|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其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 |
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 A.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是宗教改革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
| B.马丁路德完全否定了天主教义 |
| C.马丁路德只是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不反对信仰《圣经》 |
| D.宗教神权、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