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书中写道:“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此语赞扬了四大发明( )
| A.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 B.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
| C.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 D.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
据统计,清乾隆帝时,全国人口由1740年的不足l亿,到1790年超过3亿;道光帝时的1834年突破了4亿。这种人口的迅速增长,对中国来说
| A.加重了社会生存压力 | B.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
| C.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 D.是社会高度发达的标志 |
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而中国则“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
|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
|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
|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这体现了当时
| A.重农抑商的要求 | B.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
| C.工商食官的要求 | D.抑制土地兼并的要求 |
从法律上明确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的是( )
| A.晋国的税制改革 | B.齐国的“相地而衰征” |
| C.鲁国的“初税亩” | D.商鞅变法 |
中唐诗人描述汴梁(今河南开封)“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上述材料说明当时
| A.政府取消开市时间 | B.坊市制度不复存在 |
| C.个别城市出现夜市 | D.政府取消市场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