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二年,福泽谕吉发表的《劝学篇》,在深究欧洲之所以成为“富国强兵天下之首”的原因时,总结道:“普及天下之教育,修德谊,开智识……诸方建学设校,凡不知几千之数;彼产业廉美,商贸繁昌,兵备齐整、武器充足,究其万世太平之源,则在使其务实固本之学问矣!”
材料二 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妇道既昌,千室良善,岂不然哉?岂不然哉?
—— 梁启超《倡设女学堂启》
材料三 女权运动的真意义,是要女子有痛切的自觉,从知识能力上力争上游,务求与男子立于同等地位。这一着办得到,那么,竞业参政,都不成问题;办不到,任你搅得海沸尘飞,都是废话。
——梁启超《人权与女权》
材料四 故治天下之大本二 :曰正人心,广人才。而二者之本,必自蒙养始。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母教之本,必自妇学始。……是故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
——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1897年)
材料五  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六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福泽谕吉的主要观点。梁启超认为女子教育是国家生死存亡之本,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他的理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的女学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
(2)据材料五并概括康有为教育思想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戊戌变法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教训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摘自《明史》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摘自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当时中央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朝政府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军需房后来发展为什么机构?其成立的直接原因?
(4)综合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

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如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
——摘自梁启超《年谱长编》
材料二: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为之起点……自时务学堂、南学会既开后,瑚南民智骤开,士气大昌,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其英俊沉毅之才遍地皆是。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一中的“病’’与“药”分别指什么?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其核心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宣传其政治主张的影响。

材料一: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

古代很早就开始了(环境保护方面的)“作制”。《周礼》提到的有“泽虞”、“川师”等管理自然资源的职官;人们很早就设定了相关的礼仪制度来保护生物资源。战国后,人们还进一步制定法律来确保生物资源受保护。……有效地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为生存服务,适时的生产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认为只有顺天时,才能和天(自然)协调。而和自然协调好了才能使自己获得最大的效益。
——罗桂环《中国古代环保意识》
根据材料二,简述中国古代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重要措施?并分析古人朴素环保意识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副对联“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材料二:民国成立这十年来,政治现象诚然令人呕气,但我以为不必失望。从甲午、戊戌到辛亥,多少仁人志士,实在是闹得疲筋力倦,中间自然会发生一时的惰力。但我想这时代也过去了,………从新觉悟,从新奋斗,后方的战斗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加厚。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有一番新气象出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后方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的思想政治领域中“一番新气象”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蒸汽机、电灯、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曾以抚摸方式参观了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最宝贵的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对整个世界做匆匆一瞥,看人类进步的艰难曲折,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
——温家宝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据材料指出,世博会给世界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海伦·凯勒的理想对你有何启示?
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请说明当今社会有哪些有利于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