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回答各题。
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中部经济崛起的支撑点,其优势区位因素有( )
①交通运输 ②产业基础 ③煤炭资源 ④生态环境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武汉城市圈的土地利用结构中,占地面积最大应该是( )
| A.林地 | B.耕地 |
| C.牧草地 | D.交通用地 |
冬小麦在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下图示意某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等值线分布。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M、N两地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 B.大气环流 |
| C.洋流 | D.土壤 |
与M地相比,N地冬小麦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 B.光照充足 |
| C.降水丰富 | D.土壤肥沃 |
下图为俄罗斯主要水泥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从水泥厂分布情况,可推测俄罗斯()
| A.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 B.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 |
| C.东部人口密度较西部小 | D.东部经济较西部发达 |
以下不属于甲水泥厂区位优势的是()
| A.临近海港、交通便利 | B.经济发展、市场需求 |
| C.气候温暖、人口众多 | D.临近边界、便于出口 |
2014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指通过自然和人工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使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结合右图(水循环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对右图中a b c d四个环节带来的影响,合理的是( )
| A.a减少 | B.b增加 | C.c减少 | D.d增加 |
“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
| A.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 | B.解决城市缺水的问题 |
| C.缩短径流集聚的时间 | D.省掉污染治理的费用 |
湖北省襄阳市耕地面积占全国0.34%,粮食产量占全国1%。201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00.74亿斤,实现了“十一连增”。读襄阳粮食产量变化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襄阳市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土地面积增加 | B.全球变暖 |
| C.劳动力增多 | D.科技投入大 |
下列四个时间段,粮食产量年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
| A.2003~2004年 | B.2006~2007年 |
| C.2011~2012年 | D.2013~2014年 |
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汇处。2015年2月,我国首条“水上公路”(见下图)在该县建成。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水上公路选线的主要原因是()。
| A.保护坡地生态 | B.缩短线路长度 |
| C.避免侵占耕地 | D.连接图中村落 |
由于水上公路建在河流之上,其设计高度受到河流水文状况尤其是最高水位的影响,桥体过低会被淹没进而影响通行,过高则会增加修建成本。为降低建桥成本,以下自然要素对水上公路设计高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 A.地形 | B.地质 | C.植被 | D.水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