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据此回答各题。
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省以山脉为界 |
| B.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
| C.甲、乙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
| D.丙、丁两省均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
对在丙、丁两省旅行常见地貌景观叙述正确的是
| 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 B.地表崎岖,谷深坡陡 |
| C.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 D.平原为主,丘陵间杂 |
在甲、乙两省兴建交通线路遇到的主要障碍是
①地形崎岖 ②泥石流 ③台风 ④寒潮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第一次转移是从乙地转移到甲地,甲地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 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
| C.甲地出现逆城市化,促进汽车工业发展 |
|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丙地汽车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主要得益于
| A.原料、燃料丰富 | B.重视科技投入,技术先进 |
| C.水能丰富,动力投入多 | D.位置优越,多优良海港 |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据我国“1998~2004年的相关数字统计表”,回答问题。
| 年份 |
1998 |
1999 |
2002 |
2003 |
2004 |
| 能源消费增长率 |
4.1 |
1.6 |
9.9 |
15.4 |
15.2 |
| GDP增长率 |
7.8 |
7.1 |
8.3 |
9.3 |
9.5 |
表中所示几年间,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①我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 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有上升趋势
③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趋于合理 ④汽车拥有量大幅上涨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是我国新增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
|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
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
|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
|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
| D.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
19世纪中叶以后,北美洲小麦向欧洲倾销,英国、丹麦两国的农业,因谷类作物生产成。成本相对较高,而纷纷改耕作业为畜牧业。回答下列各题。导致英国、丹麦两国谷类作物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光、热不足,产量较低 | B.劳动力不足,劳动成本较高 |
| C.投资多,能耗大 | D. 国土广阔,但土地价格高 |
加入WTO以后,为防止类似北美小麦向英、丹倾销的现象在我国出现,应该采取的对策是
| 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粮棉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
| B.提高粮棉进口税,保护本国粮棉生产 |
C.借鉴英、丹经 验,着重发展畜牧业 |
| D.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农产品深加工工业,提高效益 |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
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代表辽中南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社要因素是()
A.经济 发展 |
B.自然条件 | C.人口数量 | D.人口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