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表示意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回答问题。
| 作物 |
生长期平均气温(℃) |
≥10℃积温(℃) |
降水量(mm) |
日照时数(小时) |
| ① |
18~30 |
>3 500 |
>600 |
>800 |
| ② |
20~30 |
>3 500 |
350~1 000 |
>2 000 |
| ③ |
15~18 |
>1 600 |
200~500 |
>800 |
| ④ |
20~30 |
>8 000 |
>1 500 |
>2 000 |
四种农作物中,适宜在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 | D.②④ |
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条件不足 | B.水分条件不足 |
| C.水热配合不好 | D.光照条件不足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建筑物冬季可不考虑防寒、保温,夏季需防热、通风、防雨、防洪的地区是
| A.B区 | B.C区 |
| C.D区 | D.E区 |
划分A、B、C、D四个一级区域的主要依据是
A.气温B.降水
C.日照D.风
下图示意“我国某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
| A.水体减少面积最大 |
| B.草地减少面积最小 |
| C.耕地增加幅度最大 |
| D.水体变化幅度最大 |
图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城镇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
| B.水土流失加剧,水旱灾害增多 |
| C.土地类型不均衡,草地比重小 |
| D.流域内河流污染,水质严重下降 |
下图示意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环境变迁”可能是
| A.臭氧层空洞扩大 |
| B.火山、地震频发 |
| C.荒漠化日趋严重 |
| D.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 |
发生该“环境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冰川融化 |
| B.海水膨胀 |
| C.全球变暖 |
| D.地面沉降 |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
| A.320mm | B.450mm |
| C.650mm | D.400mm |
1964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高达650mm,原因可能是
| A.气温高,蒸发量大 |
| B.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 |
| C.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
| D.雨季开始早,结束晚 |
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上、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月份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河流上游和下游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 A.雨水、雨水 |
|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
|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
|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
该河流下游气候特征很可能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
| B.冬温夏凉,全年降水丰富均匀 |
|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