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缺陷病患者失去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
B.记忆细胞能快速识别抗原,所以其产生抗体更快更多 |
C.切除胸腺的个体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减弱 |
D.效应T细胞能够将靶细胞裂解后释放的病原体吞噬、消灭 |
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
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TP(见图1),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腔均达到pH=4时(见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见图3)发现ATP合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
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
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
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 |
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下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
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
D.划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划一次 |
下图为某同学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变形虫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据此推断错误的是
A.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中 |
B.细胞核可能通过控制RNA的合成间接控制细胞的代谢 |
C.若核质分离较长时间后进行移植,则B组实验细胞质中无15N的RNA |
D.A组培养液换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实验,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 |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需要吸收更多的葡萄糖才能维持生长。科学家研究从葡萄糖入手,希望能切断
肿瘤细胞的“糖路”,达到将其“饿死”的目的。这里利用的原理不包括
A.抑制癌细胞的分裂 | B.减少癌细胞营养供应 |
C.阻止癌细胞的增长 | D.诱发癌细胞基因突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