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强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布局。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四个全面”中,哪个是战略目标,哪些是战略举措?(一个0.5分,共2分)
(2)请根据所学知识,分别理解这些“战略举措”的重要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话发展之路】
中学生小轩一家围坐在一起,畅聊生活变化,爷爷、爸爸、小轩、奶奶、妈妈依次谈了自己的感受。
爸爸:20年前,我在村办工厂工作,一个月能领1000元。
小轩:表姐在国企上班,现在每个月工资有7000多元。
爷爷:45年前,我在村里种地,年收入都不到100元。
奶奶:40多年来,村民们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齐心协力,修了路、盖了楼、致了富,日子越过越好。
妈妈:这都是因为……
(1)三代人的对话中提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请写出其中一种。
(2)请根据对话内容,运用所学知识,续写妈妈的话。
【展现思辨之美】
小轩家所在的传统村落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绿树环绕、环境优美,是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为了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村支书组织大家召开村民议事会,商讨一条发展的新路子。以下是村民们正在讨论的两个发展方案。
方案一:开挖后山建工厂,获利之后再修复。
方案二:推倒传统古建筑,扶持村民修民宿。
(3)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辨析。
长征精神是中因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宝贵财富。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
卡片一 半条棉被的故事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湖南汝城县沙洲瑶族村,三名女战士借宿村民徐解秀家,打开携带的唯一一床棉被,和徐解秀挤在竹床上过了一夜。三名女战士临走时,执意要留下棉被,徐解秀不肯收下。其中一名女战士用剪刀将棉被剪成了两半,并对徐解秀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是人民的军队,打敌人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等革命胜利了再来看她,送她一床新棉被。徐解秀含泪收下了半条棉被。 后来,邓颖超等老同志托人给徐解秀送去了一床新棉被。 |
卡片二 黄文秀的故事 2016年,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她秉持着“自己是从广西贫困山区走出来的,毕业要回去建设家乡,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这一信念,毅然回到家乡百色市工作。2018年3月,黄文秀响应党的号召,到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开始时,她不被村民信任,难以开展工作,她却说:“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后来到贫困户家时,她就帮忙扫院子;贫困户在田里时,她就边帮他们干活边与他们聊天。 担任第一书记一周年的那天,黄文秀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说:“扶贫之路,对我而言更像是心中的长征。”她埋头苦干,带动全村实现整体脱贫。 |
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请结合两张卡片的内容并运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以“新时代的长征,由我接力”为题撰写一篇读后感,文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这一问题存在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6月,高铁走进拉萨,我国高铁实现对全国31省市全覆盖;2022年1月,高铁开进西昌,标志着凉山彝族自治州进入动车时代。动车走进藏区彝区,解决了当地交通不便的难题,对沿线旅游资源、特色产品的开发形成强大助力,不仅方便了当地人民的工作生活,更是带去了乡村振兴和共同发展的无限机遇。
材料二:2021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支持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此,浙江立足省情,制定规划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
逐渐形成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大力建设全球数字变革高地,打造创业创新创造升级版;
实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计划,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施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
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实施“崇善行善、扶危济困”公益慈善先行计划,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向上向善、关爱社会,兴办社会公益实体,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实施先富带后富“三同步”行动,紧盯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统化建立先富带后富的帮促政策制度,集成建设省城帮促数字化系统,建设新型帮共体。
(1)结合材料一,从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角度,说明动车走进藏区彝区的重大意义。
(2)上述举措能在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逐渐实现。运用所学发展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成都市在促进均衡发展和充分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举出你熟知的发展举措或经验,与大家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带领全国人民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材料二: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
地处永州南部的M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乡村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立足本地实际,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开农家乐、办民宿、卖土特产等;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引进外地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产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及东南亚地区……,该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生产发展、生活幸福、生态良好的“样板村”。
(1)根据材料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分两个阶段进行。两个阶段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说明M村是如何成为“样板村”的。
(3)某学校拟举行“喜迎党的二十大,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升旗仪式。请你为升旗仪式撰写一篇发言提纲。要求:层次清晰,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三点。
材料一:海南省PM2.5年平均浓度变化图(数据来源:《海南日报》2022年4月8日,《今日海南》2021年10月刊)
(注:PM2.5是指肉眼看不见、漂浮在空气中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会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好坏。)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要求。2022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海南省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利用好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政策;制(修)订多项涉及生态文明领域的省级地方性法规,坚持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治化的轨道;谋划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一项项卓有成效的海南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经验做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的数据变化反映了什么?
(2)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请列举两例。
(3)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