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的高原农业系统被列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主要是建造梯田,在陡峭的坡地和不同的海拔高度上进行耕作。从海拔2800 米到4500 米,可以发现三种主要的农业系统:玉米主要种植在低海拔地区(海拔2500~3500 米),马铃薯主要种植在中海拔地区(海拔3500~3900 米),海拔4000 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主要用作牧场,但也可以种植高海拔作物。阅读秘鲁示意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根据材料可以判断,马铃薯的温度带属于( )
| A.热带 | B.亚热带 |
| C.温带 | D.寒带 |
秘鲁的高原农业系统发展的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 A.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
| B.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 |
| C.沿海,交通便利,有利于产品出口 |
| D.科技发达,技术含量高 |
该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3~4题。
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丙地年蒸发量小于500毫米 |
|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
|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
|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
形成图幅西北部地区蒸发量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湿度大,地表水不易蒸发 |
| B.地表水稀少,土壤表层含水量小 |
|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
| D.人类大量发展绿洲农业,植物蒸腾旺盛 |
该图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A.a→c→b→d |
| B.b→c→d→a |
| C.c→b→d→a |
| D.d→a→c→b |
下列关于此次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发生于7月 |
| B.C图显示福州出现阴雨降温天气 |
| C.寒潮过境时,盛行偏北风 |
| D.随着寒潮南下,高压势力逐渐减弱 |
该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28-29题。
图示的30年间,该地区( )
|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
| C.总人口约增长了两倍 | D.乡村人口约增长了两倍 |
据图分析,30年间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
| A.大幅提高 | B.变化不大 | C.大幅下降 | D.略有下降 |
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最有效、最科学的办法是( )
|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 B.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
| 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 D.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
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
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 A.②③④⑤⑥ | B.②④⑤⑥⑦ | C.①③④⑤⑧ | D.①②③④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