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稀土的自述:1亿年前,我熔化在岩浆中向地表运动,因动力不足在地下某处长住下来,直到20l1年4月初,人们在浙江西北部发现了我。据此回答l1~12题。浙江西北部蕴藏稀土矿的岩石属于( )
| A.沉积岩 | B.变质岩 |
| C.喷出岩 | D.侵入岩 |
若大规模开采此矿,容易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 B.火山喷发 |
| C.全球变暖 | D.土壤盐碱化 |
读“1800-20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由图可知
| A.1800年前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差距大 |
| B.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 |
|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
|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始终少于发达国家 |
有关城市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化导致建设用地增加 | B.城市化改变了居民就业结构 |
| C.城市化改变了人口空间分布 | D.城市建筑物的高度改变了太阳高度角 |
下表为我国湿润半湿润区各温度带的年生物量、可承载人口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比较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年生物量(万吨) |
可承载人口(万人) |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
|
| 温带 |
197800 |
45480 |
237 |
| 亚热带 |
410200 |
101900 |
426 |
| 热带 |
22400 |
5600 |
486 |
表中所列“可承载人口”的测算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社会 | B.资源 | C.经济 | D.技术 |
表中的“最大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A.相对性 | B.临界性 | C.警戒性 | D.有限性 |
2011年4月28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正式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流动人口已达2.6亿,十年间增长80%,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有数据表明,中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不到30岁,“80后”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绝对主力。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大量的流动人口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 A.促进城市建设和市场繁荣 | B.活跃了铁路交通运输 |
| C.有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 D.对生态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
“80后”成为劳动人口主力军表明
| A.我国的老龄化严重 | B.我国劳动力素质提高 |
| C.我国达到人口合理容量 | D.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
下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山谷、山岭、陡崖 | B.背斜、向斜、断层 |
| C.山岭、山谷、断层 | D.向斜、背斜、断层 |
有可能找到恐龙化石的地层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北疆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4~6月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为
| A.大气降水 | B.季节性积雪融水 |
| C.冰川融水 | D.湖泊决堤 |
“一日一峰”反映的当地环境特征是
| A.气候大陆性强 | B.降水变率大 |
| C.冰雪融化快 | D.自然灾害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