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荫,校舍十分 甲 (俭朴/简朴),但是。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当之无愧。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方不知 乙 (消磨/消耗)了多少黄昏。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别饶野趣。___________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
去处……
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 更是, 招致
的钦羡,使人 丙 (难免/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文中加点词语的书写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草如荫 | B.槛(jiàn)外山光 | C.芦蒿 | D.应和(hé) |
依次填入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俭朴消磨 难免 | B.俭朴消耗 不免 |
C.简朴消磨 不免 | D.简朴消耗 难免 |
文中加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尘不染 | B.流连忘返 | C.如雷贯耳 | D.莘莘学子 |
在文中第一段末句的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土山的背后,缓缓流动着一条小河,
②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
③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
④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
A.④①③② | B.②①③④ | C.④②①③ | D.②④①③ |
文中“工字厅”的长联因情景交融而颇有韵味。下面的对联与之意境最接近一项是
A.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 |
B.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 |
C.贵客登堂谈真道高朋满座叙福音 |
D.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
B.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
C.近两年,我国专利申请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面对众人的夸赞,这位年轻的歌手表示,自己还在学习阶段,完全不能和那些音乐前辈_______。
②神话能给人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迷信则使人们相信“妖魔鬼怪”,可是总有人区分不开,将二者_______。
③今天的写作条件,和鲁迅几十年前开始从事创作时相比,是不可_______了。
A.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 B.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 |
C.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 同日而语 | D.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 | B.逸兴遄飞遄:迅速 |
C.怒而飞怒:愤怒 | D.门衰祚薄祚:福分 |
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A.则告诉不许 | B.都督阎公之雅望 | C.既自以心为形役 | D.而刘夙婴疾病 |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水击三千里②窜梁鸿于海曲③襟三江而带五湖④眄庭柯以怡颜
⑤悦亲戚之情话⑥宾主尽东南之美⑦奚以九万里而南为⑧倚南窗以寄傲
A.①/②④/③⑤/⑥⑧/⑦ | B.①⑧/②③/④⑤/⑥/⑦ |
C.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 D.①⑧/②④/③⑤/⑥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