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殉情的岩鹰
宋伯航
1在西北边疆的草原上,以游牧为生的柯尔克孜族人家,有一个古老的传统习俗,凡牛马羊牲畜较多的牧户都要豢养猎鹰。其益处一是在放牧时,猎鹰看护畜群防备狼害突袭向主人鸣叫报信或捕食草原蛇鼠之用;二是当作闲暇时放鹰娱乐之用。尤其是牧主人把儿女们抚养长大并各自娶妻嫁夫成家后,一般在与儿子儿媳分家时,必须送上一只猎鹰。在柯尔克孜族人心中,不仅视鹰为一种家当,还视鹰如生命般珍贵。
2居玛洪老人准备给二儿子分家,让晚辈独立另过日子,可老人的心中除了父子二十多年来不离不弃的难以割舍之情外,一直闷闷不乐,至今还没有亲手捉一只鹰送给儿子。为了却自己的心愿,就在一个月以前,老人独自骑马早出晚归,一门心思要捉一只雏鹰送给二儿子。老人在三十里外的深山里,寻到了他所要捉的雏鹰目标,但由于雏鹰太小,需待其羽毛丰满快要试飞时才能去捉,所以老人迟迟未去捉回雏鹰。
3这天一大早,老人备好马,带上二儿子一同前去捉鹰。父子俩来到深山的一座悬崖峭壁前,老人让儿子在崖壁下守候,自己带上护头罩腰系绳索攀登到悬崖上,他要亲手去捉崖壁上鹰巢里的那只雏鹰。眼看老人快要接近鹰巢时,突然一只雌鹰从崖对面的森林里朝老人直飞而来,雌鹰嘶鸣着扑向老人。有五十多年捉鹰经验的老人,很明白雌鹰的举动是在保护孩子不被人抓走或受到意外的伤害。
4雌鹰凶猛的张开利爪打着回旋冲向老人,老人因受到雌鹰的攻击而未能接近鹰巢,雌鹰拼命地在峭壁的巢穴前俯冲着,撕心裂肺的鸣叫着,老人依然艰难地向鹰巢靠近。雌鹰使尽力气勇猛地冲飞阻挡,也许是雌鹰救子心切,在奋力直扑老人时,一头撞在崖壁凸起的岩尖上,掉下了山崖。在山下守候的儿子见雌鹰掉在不远处的乱石中,赶忙近前一看,这只雌鹰满身鲜血淋漓,已断气命亡。
5雌鹰出乎意外地撞击岩石而死,使山崖上的老人顿然心惊一颤,雌鹰的死,使雏鹰没了保护,老人可以趁机轻而易举地从鹰巢里捉到雏鹰,老人向儿子摆摆手,今天就不捉了,等两天再来捉吧,老人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于是,父子俩骑上马空手而归。
6等到第三天,父子俩再次来到山崖前,令人不解的是在前天那只雌鹰死去的乱石堆旁,一只雄鹰也撞岩而死,掉在死去雌鹰的不远处。儿子感到十分惊奇,但老人心里十分清楚,也是他料想之中的结果。父亲向儿子解释,这是草原上鹰的一种稀少种类,叫岩鹰。这种鹰有着凶猛、机智、果敢、忠诚的特性,如果捉到雏鹰拿回家驯养,必定成为草原上一种特别优秀的猎鹰。除此之外,这种鹰具有很强的家庭观念,若配偶一方死去,另一方也会为对方不惜生命而殉情离开世界。我们现在就把这对岩鹰夫妻挖土埋掉,今天该把岩鹰的孩子带回家驯养了,今后你要把它们的孩子当成你自己的孩子来细心护养。老人的一番话说得身边的儿子哑口无言,更是感慨万千。
7从这对岩鹰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人性的光芒,这就是爱,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相依为命,共同生存,一旦对方意外逝去,而另一方也殉死以报,岩鹰的爱,也许能让我们从中得到人性悟彻的启发。 (选自《意林》2015年第11期) 仿照示例,结合全文内容补充相关情节。
老人寻找雏鹰→老人发现雏鹰→老人一捉雏鹰→ A → B →老人二捉雏鹰→老人深情揭秘。 本文题为“殉情的岩鹰”,作者却在文章开头不惜笔墨述说柯尔克孜族人家的传统习俗,这样写有何用意?
品析第4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第6段中写道:“老人的一番话说得身边的儿子哑口无言,更是感慨万千。”试想儿子会有哪些感慨?
你如何看待文中雄鹰的“殉情”?请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病毒的话》,回答下列各题。(12分)
病毒的话
①我们家庭的名称是“病毒”。顾名思义,就是能致病的毒物。因此,人们谈毒色变。可是,这不能赖我们呀!是你们人类给我们起了这样一个不雅的名称。
②我们也不好怪人类。给我们起这个名称也是有来由的。19世纪末,烟草得了花叶病;荷兰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有病的烟叶捣碎,挤了汁液,用没上釉的瓷过滤器过滤,滤过的汁液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查不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比林杰克认为,这一定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粒在作怪。他把这类微粒叫做“病毒”,人类就是这样第一次结识了我们。后来发现,人类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等,其罪魁祸首也都是我们,把我们称作病毒就更有理由了。
③人类的本事越来越大,科学家终于看到了我们的真面目。我们家族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我们的构造比细菌还简单得多,我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只不过是由一个核酸分子外包一层蛋白质外壳而已。
④其实同世界万物一样,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
⑤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我们家族中有些成员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本领,能钻到细菌体内,在那里繁殖,使细菌死亡,科学家把它们叫做“噬菌体”。人种了牛痘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牛痘就是经过“改造”后毒性减弱的天花病毒。经过这一番改造,它不仅不再危害人类,还改邪归正,帮助人类消灭这种可怕的传染病。现在许多种疾病的病毒都已被用来制造疫苗为人类服务了。我们家族中还有一些成员叫做“肠道腐生病毒”,它们在婴儿出生不久就进入婴儿肠道,在人一生中始终呆在那里。其中有些是有益的,它们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干扰素, 抑制能致病的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学家已经制成活肠道病毒疫苗,它能预防多种传染病,甚至还有一定抗癌作用哩!
⑥事实说明,我们可以为人类服务。当然,现在我们服务得很不够,我们家族有些成员还在危害人类。这是因为人类对我们研究得还不充分。我们相信人类会更深入地探索我们的奥秘,使我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给我们起这个名称也是有来由的”,“这个名称”指什么?为什么是“有来由”的?
▲▲▲回答问题。
(1)文中第③段中说“我们的构造比细菌还简单得多,我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
(2) “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句中三个“只有”能否删去,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把能破坏计算机功能的指令或程序也称之为“病毒”?请具体说明(3分)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14分)
眼界与读书
赵畅
①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
②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③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想一想吧,为什么面临金融危机,会有那么多人去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形成一股《资本论》热?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④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⑤想起了吕思勉先生的话:“社会科学家,他必先对现状觉得不满,然后要求改革;要求改革,然后要想法子;要想法子,然后要研究学问。若其对于现状,本不知其为好为坏,因而没有改革的思想;又或明知其不好,而只想在现状之下,求个苟安,或者捞取些好处,因而没有改革的志愿,那还讲学问做什么?”读书亦如斯。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下面这个语段应放入原文( )之间。(3分)
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使其读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
A.第①段与第②段 | B.第③段与第④段 |
C.第④段与第⑤段 | D.第⑤段与第⑥段 |
为什么面临金融危机,会有那么多人去读相关的经典著作,形成一股《资本论》热?(用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选文第⑤段“斯”字指代什么?(2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13分)
植物奶油少吃为佳
杨昆
①人造黄油有着各种好听的名称“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化学名:氢化油。蛋糕、冰淇淋、巧克力、蛋挞这些让人嘴馋的食物大都含有氢化油。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营养学家发现,军队伤亡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美国人体内脂肪太高,容易造成肥胖、血管阻塞、体力下降,无法应付需要大量体力和灵活度的丛林战争。所以专家们呼吁人民减少食用动物油脂,改吃植物油。但是植物油有不易保存的问题,因此美国人又将植物油打入氢气制成氢化植物奶油,这就是含有“反式脂肪”的氢化油。
③进行氢化处理的植物油可变为固态或半固态油脂,这种氢化植物油价格便宜,可以在较高温度下进行食品煎炸、烘烤和烹饪,食品的外观和口感都能得到显著改善,还能进行较长时间的保存。比如花生酱,如果使用氢化油制作,就不会出现油、酱分离的现象,而且有助于保存。糕点如果使用植物奶油制作,不仅容易给糕点造型,还能改善口感,延长货架期。很快氢化油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
④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氢化油对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国外研究证实,经常摄入占总热量5%的氢化油,即每天10~15克(相当于100克奶油蛋糕或50克桃酥或40克起酥),就会对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速食店用来炸薯条、炸鸡肉的油几乎都是氢化油。氢化油里面含有83%的反式脂肪。一般的脂肪进入身体,7天就代谢了,反式脂肪在身体里需要51天才可以代谢,这就是为什么洋快餐会造成肥胖的原因。
⑤氢化油是在本来有益人脑人体的不饱和食用油中,用人工灌入了氢气,使原油的分子构造扭曲成一种跨脂。人脑若用跨脂来制造神经元的细胞膜,所得到的是一种劣质膜,比正常的神经元细胞膜粗糙僵硬,养料要进入脑细胞,废物要排出脑细胞都因劣质膜受障碍,脑功能就会逐渐退步。因此会影响婴幼儿和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氢化油难以被身体分解,也很难被代谢出去,最后只能留在体内,囤积在细胞或血管壁上,增加血液黏稠度和凝聚力,促进血栓形成。另外氢化油还会促进动脉硬化、增加II型糖尿病和乳腺癌的发病率。
⑥由于氢化油食品无法由外观判别,凡标示上注有“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油、植物奶油、起酥油”等字样,或是英文为“Hydrogenated”,一定要提高警觉,那意味着食品中含有反式脂肪。专家建议,市民在超市选购食物时,尽量避免购买食物标签中标有:氢化植物油、人造黄(奶)油、人造植物黄(奶)油、人造脂肪、氢化油、起酥油等字样的食物。概括说一说为什么氢化油被发明后很快就“遍及全球,大量使用在食物烹调上”。(3分)
选文第④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选文第⑤段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造黄油的化学名是氢化油。 |
B.青少年长期食用含氢化油的食物会影响身体发育。 |
C.一个人只要摄入了占身体总热量5%的氢化油就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
D.专家建议,在选购食物时,应尽量避免购买食品标签中标有氢化油(或与氢化油同等成分的物质)的食物。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16分)
让时间迟到
①小郑是我们这一拨儿人里鬼点子最多的一个。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弄点小发明,自封为实验无数次灯丝获巨大成功的“爱迪生2.0代”,然后眼巴巴地看着我们,想让我们把他这个谬论合法化。我们也不能让他的面子掉地,就随声附和说,对,对,你就是那个很小就钻鸡窝孵蛋的家伙。大家伙儿都笑,小郑也笑得很开心,显然他并没有理解透所谓的“鸡窝”为何物。
②最近小郑却遇上了麻烦事。他的老板突然心血来潮地把公司搬到了二环以外,对于贪睡恋被窝的小郑来这说是大事。现在小郑睡前得把手机铃音调到最大,给自己定上几个闹铃才敢睡。最糟糕的是搬新址之后领导突然提出公司要自动化办公,哼哧哼哧在门口弄了个小方盒,名曰:指纹打卡器。这小东西比包拯还无私,如果你不小心迟到了一秒钟,抱歉,今天早上算你迟到,扣工资50元。小郑来这个单位还不到半年,处于实习期,如果照这样扣下去,月底发工资时他还得倒给老板一些RMB。
③更可气的是本市的公交比任何一个团体都团结一致,高兴时像部队大阅兵,四五辆同一路的公交接踵而至,而赶上刮风下雨天又团结协作一辆不来,让你等上一个小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④很快,家远贪睡乘公交上班的小郑成了公司的“迟到标兵”。每次老板开会说迟到的事儿,小郑永远是最鲜明的例子。同事们都笑,小郑这么年轻的人怎么一睡觉就昏天暗地,一租房就离公司十万八千里呢,这不明摆着不把公司制度和墙上的“黑匣子”当回事吗?别人的闲言碎语不重要,嘴都长在别人身上。但口袋却长在自己身上,如果再喝几个月西北风,吃完老底儿就只能是“啃泥地”总统了。
⑤“再也不能这样活,再也不能那样过!”聚会时小郑突然唱了这么一句歌词,说,再这么下去我只能拍拍屁股滚蛋了。这时候小石打趣:你不是那个“钻鸡窝”的“爱迪生2.0代”吗?把“黑匣子”搞定,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就凭这么一句话,小郑一连好几个礼拜都没出来与我们瞎扯。
⑥听说他先百度,后谷歌,弄清了公司墙上“黑匣子”的型号性能,然后去文化商城买来那东西的线路图研究。如果在电视上定格这一画面,那下面应该打出的字幕是:“爱迪生2.0代”在实验室。
⑦话说有那么一个深夜,不,应该说是凌晨,我突然收到一条短信,是“爱迪生2.0代”发来的: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终于研究透了“黑匣子”,趁老板出差把“黑匣子”上的时间往后调了20分钟,而所有这一切不露任何蛛丝马迹,神不知鬼不觉。
⑧嘿,爱迪生2.0代还真给力!果然弄出了点儿名堂。他这小发明虽然不能救济天下百姓,最起码也能造福一方啊,想一想,公司上上下下那么多人每天早上能多睡20分钟是多大贡献啊!
⑨但是周六聚会时小郑是带着满脸散而深的抓痕来的。他说我倒霉,早晨上班时间往后调了20分钟,晚上下班时间当然也会自动被调迟20分钟,那一帮女人一看晚20分钟才能回家,群起而攻之,把我脸整成这残样了!
⑩满桌人都笑了,小石说,恭喜小郑,你升级了,但升级不彻底,现在你是“爱迪生2.5代”。
选文中的时间是如何“迟到”的?(2分)
把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3分)
开端:公司搬家,小郑贪睡迟到。
发展:同事嘲笑揶揄,小郑获启发。
高潮:_______
结局:女同事发怒,小郑受挫。
选文第①段两次“笑”的含义有什么不同?(4分)
举例分析选文语言最鲜明的一个特点。(3分)
从小郑身上你悟出什么道理?结合实践谈谈你对这一道理的理解。(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题。(共8分)
①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②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很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甲】
③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乙】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④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丙】
⑤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⑥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⑦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拒绝,还意味着,既不为某些时髦的写作分心,也不对人为的热点动心,更不为虚假的创造操心。不仅如此,网络的精彩,足球的热闹,晚会的热闹,酣睡的香甜,都是应该适当拒绝的。否则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阅读文章,说说为什么“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答: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
②上珠穆朗玛峰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③吃现成的肉当然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甲】处应填:【乙】处应填:【丙】处应填:文章第⑦段列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的事例意在表明。(不超过15个字)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