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结盟,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界初欧洲的两大军事集团示意图(图一)

材料二  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材料三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图二)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中代表的军事集团名称分别是什么?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引发了什么世界性战争?这场战争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2)材料二中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美苏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4)据材料四的图片信息,“未来政治格局”呈现什么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科学对工业革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1)两段材料所反应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2)两次工业革命中都出现了新能源,把人类带入到了两个新时代。这两个新时代是什么?
(3)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试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主义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三: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尽成枯枝残叶;农业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请回答:
(1) 十月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发生在哪一年?
(2) 材料二中的“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起到了什么重大作用?
(3) 针对材料三中的状况,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开创了什么经济模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林肯宣读《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材料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请回答:
(1)《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发布的文件。据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像。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3月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为什么要废除农奴制?俄国农奴制的废除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当今世界大国,它们通过不同方式崛起。我们中华民族要实现复兴,这两个国家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中世纪封建教会宣称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而人则是渺小的,应当忠顺地听神的摆布,当神的奴仆。他们否定人的价值而把一切赞美词都加给上帝,说上帝是“至高、至美、至仁”的,而人是渺小的,“人应当蔑视自己”。这就把人沦为神(上帝)的附庸、上帝的驯服工具。但上帝究竟在哪里呢?神学家们又宣称:他们自己就是神的代表,上帝的代言人。因此所谓“神”,只不过是被神化和美化了的封建统治者本身。
人文主义者从古希腊罗马著作中发现和引用许多对人高度肯定的观点,他们宣称他们“发现了人”。如他们经常引用古希腊智者普罗塔戈拉的格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引用索福克勒斯在悲剧《安提戈尼》中对人的颂词:“世界的奇物珍宝可真不算少,象人这样维妙的却很难找”;引用但丁公开宣称的:“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等等。
——摘自林亚光主编《简明外国文学史》
根据以上材料,请谈一谈人文主义者为什么要强调提高人的地位?又做出哪些实际行动?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引自《中世纪晚期的欧洲》
材料二“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捕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污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引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3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哥伦布为什么要走“尚无人可过”的“向西海路”?
(2)据材料二分析西班牙国王派哥伦布前往“印度”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哥伦布西行能否真正采用“公平交易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和课文知识,简要说明哥伦布航海活动的历史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