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代中日关系简表

时间
事件或史实
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
 ① -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签订《 ②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900-1901年
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战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9年
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
激起中国人民无比愤慨,成为 ③ 的导火索
1922年
签订《  ④ 》
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1931-1945年
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完全胜利,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根据岳麓书社初中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土,没有妥协的余地。”王毅强调,如果日本某些人要执意为当年的侵略历史翻案,国际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也都绝不会容忍和姑息。王毅指出,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只有真正坚持和平道路,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能获得邻国和世界的信任,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扣国际公理的底线。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外交部长王毅答记考问
材料四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唐招提寺是谁设计和建造的?日本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有什么影响?
(2)完成材料二表格中的空格处内容。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古代和近代中日关系的阶段特征。
(4)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材料四中我国立法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何意义?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汉与欧洲的往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0年是鸦片战争爆发170周年,九(7)班同学围绕“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选取了以下素材,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英国经济状况表

国家
时间
人口
生产方式
经济总量占世界位次
中国
1820
3.8亿
手工生产、牛耕
第一
英国
1820
几千万
机器生产
第四

材料二:“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烂不堪的旧船,只需几只三桅战舰就能够摧毁它的整个海防。”————英国人马戈尔尼
材料三:“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
据材料一,说说中英两国在经济上(或生产方式上)的差异。
有人说:“鸦片战争实质上是先进制度与落后制度的对抗。”请问: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国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
据材料二,说说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灾难引发思考,思考引发进步”。试结合中华民族历经一系列灾难后奋发图强的某一事例说明材料三所示论断的正确性。

世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鼓励人类把科学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经成功落下了帷幕,相信你一定还不时沉浸在参观世博会的激动与喜悦之中吧!参观世博会归来后,某校九(1)班同学意犹未尽,出了一期以世博会为主题的板报。请结合板报部分内容,探讨相关问题。
栏目一:世博大明星
经过全体同学投票,以下三项科技成果被评为“世博大明星”。

(1)请结合“获选理由”写出1851年、1889年的两位获选明星。从上述世博会发展历程中,你认识到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栏目二:世博大舞台
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第一次世博会,通过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在展厅中的千百台机械轰鸣声中,美国向世界宣布:“我来了”!中国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了这届世界博览会。
(2)联系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发展历程,说说1876年的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崛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栏目三:世博大看点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展出的太阳能汽车、碳纤维自行车、透明水泥、可发电地板、火山岩网球拍等高科技产品成为本届世博会的“大看点”。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
(3)请你为美好城市的建设提出些建议。

回首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在战后形成了两个世界体系。阅读下列反映国际格局演变的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一战后,通过材料一中两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什么国际关系体系?

(2)图三所示慕尼黑会议反映出英法对德、意法西斯侵路扩张问题实行什么政策?(1分)

(3)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将一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破坏殆尽。二战中,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图四所示雅尔塔会议通过了哪些重大决议?

(4) 1955年,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这个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事件?

以下是我国从1953~1978年25年间的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表格一:

时段
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1953~1957年
14.6%
1958~1962年
0.6%
1963~1965年
15.7%
1966~1976年
7.1%


表格二:

年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
-9.6
-4.2
9.21
1.9

(1)表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25年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什么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表格二所示,为什么1973、1975年出现两次较大的增长?
(3)这25年来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