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地层新老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由老到新:砾岩—泥页岩一泥岩 |
B.由新到老:泥灰岩一白云岩—砂岩 |
C.岩浆侵入时间早于泥灰岩形成前 |
D.岩浆侵入时间晚于泥岩形成后 |
下列关于图中地质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座山峰皆位于背斜顶部 |
B.两座山峰,一座位于背斜顶部,一座位于向斜槽部 |
C.两条断层之间的地层形成了典型地垒构造 |
D.图中地层受到了明显的内力挤压作用 |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 B.强烈的太阳风 |
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
该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后完成11—13题:北半球各地夜长于昼,且昼长逐日递增的区段是( )
A.a→c | B.b→d |
C.d→e | D.c→e |
当太阳直射点由b向c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
A.越来越快 | B.越来越慢 |
C.慢-快-慢 | D.快-慢-快 |
当太阳直射点由a向b移动时,香港(23°N)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
A.低-高-低 | B.高-低-高 |
C.低-高 | D.高-低 |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第8~10题。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是图中的( )。
A.a | B.b | C.c | D.d |
图中a、b、c、d表示的地理事物,对应正确的是( )。
A.a—枯枝落叶 | B.b—土壤 | C.c—生物 | D.d—供给养分] |
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乏养分的积累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
③雨林植被的光合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图4为沿图3(相邻经线或纬线的间隔均为5°)某剖面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图4依据的剖面线是图3中的( )
A.L1 | B.L2 | C.L3 | D.L4 |
图4所示剖面两侧大致上是我国的( )
A.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 B.半湿润和半干旱区 |
C.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 | 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
读图2,回答3—5题。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乙处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 B.土壤盐碱化 |
C.水土流失 | D.水体污染 |
甲地形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低于乙地形区,是因为甲地
A.地势较高 | B.纬度较低 | C.植被较多 | D.云量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