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明君之治国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足荣也,禄足食也;农不离廛者,足以养二亲,治军事。故军士死节,而农民不偷(惰怠)也。
——《商君书》
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1)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发展的措施。(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商鞅变法的影响。据上述材料,分析其取得成效的原因。(8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兴章句下》
材料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材料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华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却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亡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材料一、二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三宣扬的观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
(3)材料四表明了作者对君主的什么态度?为什么与材料三存在认识上的差异?

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及你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说明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对其进行评价。
﹙12分﹚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只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请结合各自内容加以说明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各自具有的特点。
(3)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材料三:“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 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4分﹚
(2)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4分﹚
(3)最早提出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政协委员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4分﹚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说:“人们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
——[英]A.赖克温《中国和欧洲:18世纪的文化、艺术交往》
材料二

材料三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西欧金钱财富的主要来源和流向。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这一扩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19世纪末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6分)
(3)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4)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