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中国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有关我国造纸工业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没有造纸工业分布 |
B.造纸工业全部沿海分布 |
C.造纸工业分布东多西少 |
D.省级行政中心没有造纸工业分布 |
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按因地制宜原则,下列地区使用原料搭配合理的是
A.广东——甘蔗渣、桑树皮 |
B.黑龙江——木材、竹材 |
C.北京——棉花、废纸 |
D.甘肃——秸秆、芦苇 |
下列工业区中哪个不是技术导向型工业区?
A.日本的硅岛 | B.美国的硅谷 |
C.意大利的中部和东北工业区 | D.德国南部地区 |
关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说法是
A.分布于意大利南部,被称为“第三意大利” |
B.生产过程分散,不能实现规模经营生产 |
C.工业大多分散在城镇,甚至农村,称为“分散型工业化”地区 |
D.以高技术产业为主,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 |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鞍山钢铁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26-27题: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因素是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A.①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 | D.②④⑤ |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鞍钢工业基地效益越来越差,在整治过程中可以向鲁尔区借鉴的经验有
①调整工业结构 ②发展第三产业 ③优化环境 ④从外区调入大量淡水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读右图a和b,完成23—25题。图a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A.工序联系 |
B.地理空间联系 |
C.信息联系 |
D.技术联系 |
图b表示
A.工业集聚 |
B.地理空间联系 |
C.工业的信息联系 |
D.工业分散 |
图b所示工厂元件生产的全球化,最终目的是
A.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B.获得技术支持 |
C.减轻污染 | D.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
右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回答21—22题区位选择与图中所示发展阶段相符的工业部门是
A.钢铁工业 |
B.化学工业 |
C.纺织工业 |
D.电子工业 |
右图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A.原料地的吸引越来越强 |
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