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马克•格特勒《旋转木马》,“旋转木马场中,姿势僵硬、因受到惊吓而目光呆滞的人们骑着苍白如幽灵般的马儿,一圈圈地不停旋转,永不静止……”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 A.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了心灵的巨大创伤 |
| B.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光学技术 |
| C.人们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
| D.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 |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的话:“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英国与德国,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都彼此竞争。……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撕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从事战争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和德国的矛盾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矛盾 |
| B.欧洲矛盾重重使战争成为一种常态的现象 |
| C.因为经济利益的冲突使英德矛盾变得尖锐 |
| D.德国与英国不值得为商业利益而进行战争 |
《大国崛起》中引用陈晓律先生的一段话:“……变革的压力来自外部,而不是本国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变革是由精英阶层推动的,自上而下进行的;在变革当中,国家政权起到了异乎寻常的作用。而建立一个愿意推动变革的强大的政权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任务”。上述内容阐述的历史符合近代的:
| A.俄国 | B.德国 | C.意大利 | D.日本 |
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
| 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
| 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
| 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
|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
18.图5是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会全国整风会议的出入证,这次会议的主题是
| A.确定整风运动的中心是反对党八股 |
| B.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 |
| C.制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 D.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
|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
|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