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1日,南方报业网——《南方周末》: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民主党总统罗斯福大加干预搞“新政”,把美国从萧条中拖回。但是至今不领情,反而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也大有人在。“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理由可能是( )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干预 |
B.规定了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资本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
C.颁布《工业复兴法》,制定经济计划 |
D.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柏拉图这一观点的实质:
A.反对雅典抽签选举 | B.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
C.要求哲学家管理政治 | D.反对雅典直接民主制度 |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这一战略思想在当时的突出意义在于
A、非洲开始了第一次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B、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的团结
C、有利于团结第三世界反对大国霸权
D、标志中国开始打破外交僵局
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耐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上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停止摩擦,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
B.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共同建立新中国 |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坚 | B.近代民族工业布局不合理 |
C.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对民族资本的压榨 | D.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