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庵笔记》记载,胡林翼围攻安庆时,曾视察军情,策马登山,瞻盼形势,既复驰至江滨,忽见二洋船鼓轮西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胡变色不语,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坠马。胡前已得疾,自是益笃,不数月,薨于军中。盖贼之必灭,胡已有成算。只是见洋人之势方炽,则膏盲之症,着手为难,虽欲不忧而不可得矣。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
A.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严重威胁清王朝统治 |
B.以传统办法来对抗太平天国是断然行不通的 |
C.晚清士人在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时的无力 |
D.胡林翼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忧国情怀 |
1884年,美国芝加哥建成世界上第一栋“摩天大楼”。此后,高耸林立的大楼逐渐改变现代城市的面貌,成为二十世纪都会城市的重要景观。“摩天大楼”大量出现,主要是由于( )
A.炼钢技术的改进 | B.化学工业的进步 |
C.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 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
1584年,英国地理学家理查德·哈克卢特发表《论西方发现》,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为英国解决人口失业的一大社会问题。据此可知()
A.殖民地是英国财富的主要来源 |
B.殖民扩张便于英国维持社会稳定 |
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 |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为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
C.中国废除闭关锁国政策 |
D.西欧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
下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某国不甘落后进入“扩张的时代”。据此可知,该西欧国家是( )
A.葡萄牙 | B.西班牙 |
C.荷兰 | D.英国 |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
D.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