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认为1916年、1942年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之年,其依据不包括(   )

A.1916年凡尔登战役后,德军士气开始衰落
B.1916年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C.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D.1942年,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出现转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688年和1831年英国各部门的收入分布情况表(单位:万英镑)

(数据来源:钱乘旦,《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据上表,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 B.光荣革命 C.圈地运动 D.海外殖民

(19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 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A.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农业文明快
B.西方殖民扩张的终极目的是满足身发展需要
C.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交通落后的面貌
D.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着存在共同的经济利益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贵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