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工厂一家接着一家,巨大的烟囱冒着白烟
C.大街上电线杆林立,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火车呼啸而过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文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文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

A.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老舍名剧《茶馆》中的小人物李三有这么一段牢骚满腹的对话:“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这段文字表明当时

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 B.袁世凯当政,民不聊生
C.民主道路,曲折复杂 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