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下列现象中与这一模式相符合的是( )
A.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
B.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 |
C.取消农产品的余粮收集制 |
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
《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该条款体现了(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 B.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
C.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 D.所有人都得到了成文法的保障 |
希腊古典时期,“雅典的全部人口中,公民约为16万人,外邦人大概不超过10万人,奴隶至多不超过14万人。”就此蕴含的信息,有人归纳出如下几点:当时雅典有小国寡民的特点;当时雅典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公民等级最高,外邦人等级最低;这三类人在当时的雅典三足鼎立。其中解读有误的有()
A.一点 | B.两点 | C.三点 | D.四点 |
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来把雅典国家比喻成一条没有船长的船,“在这样一条船上,当对风浪的恐惧使水手们保有理智并服从瞭望者的命令时,他们令人钦佩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但当他们思想不再一致时,其中一些人主张继续航行,另一些人强迫瞭望人停靠码头,还有一些人撒了网,其他人阻止撒网并命令收帆,结果反而在靠近海岸时和港口里造成了船难。”波里比阿来所要表达的政治主张是( )
A.雅典的内在矛盾会演变为暴力争斗 | B.雅典人用数量平等取代了比例平等 |
C.无原则的自由和平等存在诸多弊端 | D.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的基本特征 |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
A.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 B.打击犯罪的效果 |
C.立法的完整全面性 | D.法律规定的立足点 |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
A.造纸术 | B.印刷术 | C.火药 | D.指南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