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头子笑了笑,眼珠往心里转了两转。他怕祥子的话有鬼病,万一那三十块钱是抢来的呢,他不便代人存着赃物。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什么不法的事儿也干过;现在,他自居是改邪归正,不能不小心,而且知道怎样的小心。祥子的叙述只有这么个缝子,可是祥子一点没发毛咕的解释开,老头子放了心。“怎么办呢?”老头子指着那些钱说。“听你的!”“再买辆车?”老头子又露出虎牙,似乎是说:“自己买上车,还白住我的地方?!”“不够!买就得买新的!”祥子没看他的牙,只顾得看自己的心。“借给你?一分利,别人借是二分五!”祥子摇了摇头。
(1)这段文字节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文段中与祥子对话的老头子是谁?
(2)小说中祥子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始终没有实现梦想。他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最终哪一件事使他残存的一点点生活希望也彻底破灭了,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3)请你根据下面提示的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省略部分的情节补写完整。(60字左右,3分)
祥子辛辛苦苦攒钱买到第一辆车……最后一次买到的车还是被卖掉,给虎妞办丧事。
名著阅读
下一个问题是我需要一个石臼舂粮食。因为我明白,仅凭自己的一双手,是无法做出石磨的。至于如何做石臼,我也一筹莫展。三百六十行中,我最不懂的就是石匠手艺了,更何况没有合适的工具。我费了好几天的功夫,想找一块大石头,把中间挖空后做个石臼。可是岛上尽是大块岩石,根本无法挖凿,而且石质不硬,是一些一碰就碎的沙石,经不住重锤去舂,而且即使能捣碎谷物,也必然会从石臼中舂出许多沙子和在面粉里。因此,当我花了很长时间找不到适当的石料时,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决定找一大块硬木头。这要容易得多。我弄了一块很大的木头,大得我勉强能搬得动。然后用大斧小斧把木头砍圆;当初具圆形时,就用火在上面烧一个槽。火力和无限的劳力,就像巴西的印第安人做独木舟那样终于把臼做成了。又用铁树做了一个又大又重的杵。舂谷的工具做好后,我就放起来准备下次收获后舂谷做面粉,再用面粉做面包。
第二个需要克服的困难是,我得做一个筛子筛面粉,把面粉和秕糠分开。没有筛子,就无法做面包。做筛子想想也把我难倒了。我没有任何材料可以用来做筛子,也就是那种有很细很细网眼的薄薄的布可以把面粉筛出来。这使我停工好几个月,不知怎么办才好。除了一些破布碎片外,我连一块亚麻布也没有。虽然我有山羊毛,但我根本不知道怎样纺织,即使知道,这里也没有纺织工具。后来,我忽然想起一个补救办法,也是当时唯一的办法,那就是在从船上搬下来的那些水手衣服里,有几块棉布和薄纱围巾。我拿了几块出来做成三个小筛子,总算能凑合着用,这样应付了好几年。至于后来怎么办,我下面再叙述。用三个字为一句话的形式写出选文中鲁滨逊所做的两件事?并结合作品的其他情节写出主人公三件以上战胜困难的事情。
结合本文段及其它文段中的一些细节描写,简要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名著阅读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写的是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
B.《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笛福。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法国社会现实。 |
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正直善良,吃苦耐劳,有骆驼一样坚韧的精神。但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下,他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 |
D.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和著名作家托尔斯 泰三位伟人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精神。 |
到目前为止,你一定读了不少中外名著,下列名著中你喜欢哪一部?请写出作品中一个人物及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情节。
A.《鲁滨逊漂流记》 | B.《水浒传》 |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D.《朝花夕拾》 |
著作:
人物:
情节:
9西游记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选段的故事并说说此选段体现了猪八戒哪方面的性格特点?请说出此时唐僧是被什么妖怪捉住了?
完成以下题目(任选其中一小题完成)
(1)西游记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谁?你喜欢他的理由是什么?
(2)请分别说出西游记中大圣八戒沙僧的法名及各自所用的兵器名。
(3)请列出西游记中师徒经过的四个国名和途中所遇到的四个妖怪。
(4)师徒四人一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修得正果,请问:师徒四人分别被如来佛封为什么称号?
我选做( ):
名著阅读3分
“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你读过这样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的短诗吗?这种诗被称为“小诗”。五四运动后,它曾盛行一时。在数量众多的“小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冰心的《繁星》和《》。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母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这段文字选自《五猖会》,是鲁迅先生《》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接下来父亲做的一件事是“他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味儿。”这段文字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