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你认为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儒家组:损坏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
B.法家组:损坏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
C.道家组:损坏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
D.墨家组:损坏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
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国突袭波兰②日本偷袭珍珠港
③波茨坦会议④卢沟桥事变
A.①③④② | B.④①③② |
C.③①②④ | D.④①②③ |
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对上述理解错误的是:
A.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 B.德意日军事集团瓦解 |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 | D.苏军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
下列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国际会议中,把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是:
A.慕尼黑会议 | B.华盛顿会议 |
C.巴黎和会 | D.雅尔塔会议 |
确定学习主题、归纳知识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以下四个人物中不能归入“反抗压迫寻找自由”一类的代表人物是:
A.哥伦布 | B.美国国父 | C.“拉丁美洲解放者” | D.章西女王 |
下面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其中不具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的发明 |
B.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C.美国南北战争——美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
D.攻克柏林战役——德国法西斯的投降 |